杭州市政協:
持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
據人民政協報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聯合濱康樂齡中心等3家養老服務機構試點推出“99元樂齡短住計劃”。訂閱該計劃,每天99元就可以讓老人住進養老中心,享受一日三餐及日常照料等服務,滿足了子女外出、老人術后恢復等急難需求。
像濱康樂齡中心這種短期托養模式在杭州市政協委員牟曉軍創辦的杭州“在水一方”養老服務集團內早就推出。作為杭州市第一批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憑借全鏈條、專業化的為老服務,“在水一方”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牟曉軍成為市政協委員后,依托20多年養老服務經驗,在政協履職平臺積極建言獻策、反映社情民意信息。“養老問題不是單獨出現的,養老問題的解決也不可能是單獨的”。在牟曉軍看來,養老延伸出來的民生問題很多,比如老年疾病篩查、增加智慧服務設施等,解決好養老問題需要“四面八方出擊”。
今年4月,在市政協召開的“大力提振擴大消費 增強消費促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首場協商活動現場,針對當前養老產品供給單一、養老場景體驗缺失等問題,牟曉軍圍繞進一步挖掘養老服務消費潛力,創新模式釋放銀發經濟活力作了發言,提出政府引導市場擴容,構建“銀發消費”新生態;聚焦產品升級,滿足多元需求;拓展沉浸式消費場景,構建銀發經濟生態圈等建議,相關單位負責人現場回應并表示杭州將加快形成銀發經濟產業集聚高地。
據了解,近幾年在杭州,像濱康樂齡中心這樣的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包括小區附近的醫養護驛站、老年食堂等還有很多,連同家政網點、基層文化點等這些“小而美”的功能,被稱為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群眾最需要怎樣的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去年8月,市政協成立13個課題組深入10個區(縣、市)開展調研。在后續的“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上,“充分發揮杭州數字經濟第一城”的獨特優勢被多次提及,堅持數字賦能,增強養老服務供給成為建言獻策導向。
今年召開的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多位市政協委員就此提出提案。市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邵浙新呼吁將大數據、智能科技與智慧養老相結合,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撐力度,運用前沿的居家養老設備和硬件設施,提升智慧養老服務水平。
如今,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夕陽紅的美好,因地制宜搭建各類服務供需對接的數字化平臺正成為更多委員的共識及建言方向。
用戶登錄